12月15日,由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編制、出版的《2020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成果發布會在武漢舉辦?!秷蟾妗肪劢挂吆笾袊糜螛I的發展變化,從宏觀調控、部門管理、行業經營三個角度提出中國旅游業疫后發展的對策。
《報告》指出,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強烈沖擊了中國旅游市場發展環境,從旅游需求端來看,中國三大旅游市場變化明顯。其中,國內旅游市場受到強烈沖擊,劇烈震蕩后逐步復蘇;出入境旅游市場受到持續影響,強烈沖擊后繼續停滯。目前,國內旅游一枝獨秀,高中低端旅游市場同步恢復發展;出境旅游市場低迷,亞洲和太平洋島國將優先恢復;個人游、親子游、青年群體出游或將成為出游主力軍;品質游、自駕游、精致熟人小團游將進一步受到推崇;周邊短途游將成為主流,“養、閑、情、奇”更受偏愛;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智慧旅游將助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。
同時,我國旅游三大傳統產業在后疫情時代均將呈現一些新動向。從住宿業來看,連鎖化、品牌化、多元化將是住宿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,疫情加速了住宿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,同時也促使住宿業的安全和應急管理體系升級發展;從旅行社行業來看,疫情加速了私家團、半自助、定制游等“新跟團”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中的流行進程,促進了傳統旅行社的轉型,特別是營銷模式的轉變,傳統OTA正在向智能出行管家(ITA)轉型,進一步增強用戶粘性,提升抗擊風險能力;從旅游景區來看,疫情催生了旅游景區智慧化加速發展,疫后旅游景區或將加速“去門票化”,同時,疫情中催生的“云游”模式將持續走紅,成為景區營銷的重要方式和博物館旅游的重要補充。
《報告》認為,“去門票化”將成為旅游景區發展新趨勢,這種趨勢也將助推旅游文創與景區二次消費的快速發展?!秷蟾妗分赋?,未來,我國旅游文創產業發展將呈現四個特點:文創產品銷售與“游”深度結合;文創產品與旅游目的地建設同步發展;旅游購物店與互聯網深度融合;文創企業和旅游景區的跨行業合作不斷壯大。疫后可通過三條路徑提升旅游文創與景區二次消費發展:用文創 IP 武裝產品,打造消費引力,增強核心競爭力;創造文創爆品,打造消費爆點,促使產業增值;重構場景體驗,打造全景體驗式商業空間。
《報告》分析,湖北在今年8月及時舉辦“與愛同行 惠游湖北”活動,全省A級旅游景區免門票開放,各地創新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費券,出臺了針對景區和酒店的“返、免、獎、補”等惠民惠企措施,市場拉動效果明顯。目前,湖北已進入全面復蘇新階段?;陔A段性成果的總結和對未來趨勢的研判,該《報告》提出后疫情時代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行業振興策略:從強化經濟硬刺激逐步轉向培育品牌形象軟能力創新;將文化和旅游行業納入國家生物安全應急管理體系,提升文化和旅游行業對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;完善星級酒店、博物館等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城市應急長效機制建設;深入推廣文明健康旅游出行新模式;深化與世界旅游組織的合作,推廣“英雄城市”旅游形象;以“一機游”為依托,帶動旅游產業扶持等。
《報告》認為,疫情對中國旅游業發展影響深刻,需做好長期恢復準備。假日促進旅游需求恢復作用明顯,應予以進一步關注;出境旅游需求轉移至國內,給部分國內旅游地發展帶來新機遇;游客出游動機出現新變化,旅游在彌補人生遺憾、增添人生價值、創造美好回憶、增進家庭情感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顯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