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大報恩寺恢復開放后首開夜公園、無錫拈花灣全新景觀“微笑廣場”升級亮相、蘇州周莊南湖灣上的光影秀每天19時30分準時開演……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首個五一小長假里,夜游成為市民、游客在江蘇難忘的休閑旅行記憶。人們放松心情,或拍照直播,或載歌載舞,同變幻的光影一起融為“夜江蘇”的亮麗風景。地域文化與夜游項目交相輝映,江蘇之夜正展露出全新面貌。
群星閃耀的新景象
今年3月,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若干措施》明確提出,繁榮假日和夜間經濟,開發一批常態化、特色化夜間文旅體驗項目,打造更多夜間文旅活動(產品)品牌。在3月27日召開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視頻會議上,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、廳長楊志純說,要推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,推出一批常態化、多元化、特色化夜間消費項目和產品。
4月11日,南京市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“四新”行動動員發布會提出,培育新消費,打造夜間經濟品牌;4月26日,蘇州“姑蘇八點半”夜經濟品牌正式啟動;5月6日,連云港市發布《惠民生促消費十項政策》,提出大力發展夜間經濟,推動夜間經濟與旅游消費、文化消費有機結合……江蘇各地聯動出臺夜間經濟政策,全省夜經濟發展不再局限于一兩座城市的夜游品牌、一座城市的夜游不再墨守于某一片區的繁榮,而是從一花獨放到遍地開花、從單顆璀璨到群星閃耀。
“夜泊秦淮”是“夜江蘇”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片?,F如今,南京夜游已不止于秦淮夜游。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,鼓樓區水木秦淮晚間擴大文創攤位數量,為期10天的“鼓樓春季美食節”同步亮相;秦淮區線上線下同步推出首屆美食“吃播”節,線上開啟支付寶、口碑、餓了么、淘寶等直播,線下活動在夫子廟、新街口、老門東多地巡游;江寧區百家湖1912開出了文藝范兒夜市……一片片燈海之下,人氣回歸,百業復蘇。
“姑蘇八點半”推出后,夜秀、夜游、夜食、夜購、夜娛、夜宿在蘇州全面啟動。家住姑蘇區的高女士直言,以前很少有“夜生活”,除了觀前街這樣的商圈,其他地方人流都不大?,F在不僅是市區,蘇州下轄10個區(市)緊密聯動,工業園區的“非凡園區YE”、相城區的“相見不恨晚 悅夜閱精彩”、常熟市的“虞歌暢晚”等區(市)夜間活動紛紛推出,感覺家門口都逛不完。
各美其美的新玩法
夜經濟大幕拉開,如何保持活力?“我們在五一假期推出了覆蓋城市與鄉村的望亭‘稻香小夜曲’、相城區‘書香活力夜’等活動,后續還會推出‘酷炫時尚夜’‘湖畔滋味夜’等活動。”蘇州市相城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潘虹認為,夜經濟不能曇花一現,既要打破地域局限,也要持續釋放活力,朝著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,人優我特”的方向發展,力求各美其美。
五一假期,“國粹非遺 唱響海州”快閃活動在連云港上演,國家級非遺項目淮海戲和海州五大宮調令游客目不暇接。近年來,連云港市海州區通過每周舉辦不少于兩場“百姓大舞臺”和三場淮海戲專場等文娛演出,打造了民主路老街主題文化夜市,豐富了市民的夜間文化生活。連云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旅游推廣處(對外交流與合作處)處長梁繼東說:“通過市文廣旅局牽線搭橋,很多更適合夜晚的文化演出,得以與夜游市場有機融合,從而更好地挖掘文化資源。”
在南京,熙南里歷史文化街區圍繞非遺資源,以金陵十八坊為基礎,打造了大師工作室群落及南京文創手工作坊聚集地,傳承老南京的非遺、手工藝,成為假日里夜游打卡點;在鹽城,沉浸式戲劇《鏡花緣》五一假期每晚在歐風花街上演三場,游客乘上游船成為“船員”,探險“君子國、長人國、小人國”;蘇州2020太湖非遺主題月推出“日+夜”非遺公益體驗課,市民、游客可前往太湖園博園非遺教室體驗蘇扇、木刻年畫等精品課程,而蘇州首部沉浸式喜劇《金榜題名時》也即將在潘世恩故居與游客見面。
蘇州大學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周永博表示,在后工業時代轉型過程中,城市文化活動、消費元素與公共設施進一步整合,在不同區域形成了多樣化場景。這些場景需要依托當地濃郁的文化、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才更有生命力。開發引入夜間沉浸式、體驗式文化休閑項目,是非常好的切入點。
市場升溫的新動力
五一假期,南京城墻燈會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,蘇州周莊“紙箱王”創意空間25間客房日日滿房,鹽城歐風花街的夜間演出《鏡花緣》門票每天都提前售罄……豐富的夜生活、活躍的夜經濟,釋放出無限潛力,成為應對疫情影響、加速市場升溫的新動力。
南京旅游集團“莫愁旅游”平臺相關負責人坦言,發展夜經濟,一方面填補了南京夜間消費,尤其是四五月份夜間旅游業態的部分空白;另一方面,可以提振行業與消費者的信心,通過新業態及優惠活動等方式,加快消費回補。
在蘇州觀前街,五一假期前幾天開業的文創西點茶飲店“花見午后”搭上了“姑蘇八點半”的快車。該店創始人朱虹說,晚上7點后的營業額非??捎^,基本占到了全天營業額的三分之二。“夜經濟在蘇州的推廣十分成功,現在連小孩都會說‘姑蘇八點半,舒心夜相伴’。”
周永博認為,當前,江蘇的夜間經濟政策已經對市場復蘇起到了顯著的促進效應。未來,通過發展夜間經濟和夜游產品撬動新消費市場,絕不是“新瓶裝舊酒”,而是要格外注重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感與參與性,還要著重解決好城市夜間文化及舒適度建設,持續跟蹤研判市民、游客的夜間消費行為、需求規律,以先進信息技術重構服務價值等三方面問題。